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浙”里,看見美麗中國
            時間:2025-08-21 17:44來源:檢察日報責任編輯: 安羽

            如果你生活在二三十年前“沙進人退”的塔里木盆地邊緣綠洲,估計不會想到有一天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會被圍上胡楊、梭梭、紅柳織成的“綠圍脖”,沙漠玫瑰、肉蓯蓉、西梅甚至海水稻成了當地特產。

            如果你生活在十多年前時常被霧霾籠罩的華北平原,估計不會想到有一天可以摘掉N95口罩暢快地呼吸,“華北之腎”白洋淀之畔可以崛起一座“未來之城”——雄安。

            環境保護、經濟發展,這兩個曾被認為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事物,在新時代的中華大地上正在譜寫一支協奏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20年前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兩山”理念,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實踐中釋放出蓬勃偉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提出20年之際,記者來到其誕生地浙江,尋找檢察機關踐行“兩山”理念的履職密碼。

            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產業躍遷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調研時指出



            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

            走進余村,路邊的水田里用彩色稻拼出的“20”字樣,提示人們在“兩山”理念指引下余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眼前這塊水田,就是原來村里的水泥廠用地復墾的。不遠處兩棟灰白色的建筑是“余村印象青年圖書館”,也是由水泥廠、竹拉絲廠的舊廠房改造而成的,觀光客在午后陽光下靜靜地讀一本書,外地來此創業的青年捧著咖啡交流創意。

            不變的是老村委會。一間狹小的會議室,仍保留著20年前的陳設。那時,村里正為關停水泥廠、石灰巖礦山而激烈爭論。要知道,憑著這些廠礦,余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首富村”,但粉塵污染、草木枯黃、安全事故也讓村民意見非常大。經過民主決策,村里最終決定關停廠礦,但未來何去何從,村委會一班人還是心里沒底。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余村調研民主法治村建設,就是在這間會議室里,他指出:“一定不要再想著走老路,還是迷戀著過去的那種發展模式。所以,剛才你們講了,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9天后,他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系統闡述了這一理念。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引進露營、山野咖啡、國漫美學等網紅業態,并聯動天荒坪鎮、上墅鄉、山川鄉的24個村建成‘兩山’景區組團發展。目前我們正在推進‘全球合伙人’計劃,吸引青年人才到鄉村發展,現在已有23家新經濟企業入駐,聚集青年900余人。”全國人大代表,余村黨支部書記、余村旅游度假區黨工委副書記兼管委會副主任汪玉成告訴記者,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考察時,強調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把生態效益更好地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家發展的信心更足了、方向更明了。

            在這個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選的“世界最佳旅游鄉村”,你可以看到來自江浙滬的老年人長年住在粉墻黛瓦的民宿里,他們說:“這里抬頭就是青山,出門就有清溪,空氣好,吃得也放心。”可以看到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在“親子樂園”玩耍,他們說:“孩子喜歡來這里玩水,還可以挖竹筍、采茶采藥,親近大自然。”還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在“青來集”青年人才社區創新創業,他們說:“像我們設計師、程序員、自媒體人這樣的‘數字游民’,有個電腦、連上網絡就能工作,在余村工作生活可以說是住在景區里、睡到自然醒,上班很自由、下班有朋友。”

            在安吉,這樣的華麗轉身故事一直在上演,有的還與檢察履職有著莫大的關系。

            安吉縣梅溪鎮紅廟村有一個廢棄多年的石灰巖礦坑,由于降雨蓄積而成為一個湖泊,從高處俯瞰宛如心形,湛藍的湖水、岸邊嶙峋的黑色巖石,看起來神似北歐冰島風光,被網友稱為安吉“小冰島”,引得很多人前來打卡拍照。

            “2021年春節前后,有人大代表向我們反映‘小冰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游客紛至沓來而又無人管理,也滋生了環境問題。”安吉縣檢察院檢察長張帆告訴記者。該院檢察官帶著無人機到現場勘查后發現,礦坑周邊原有的護欄年久失修已經損壞,崖岸巖石風化開裂,多處邊坡塌方,游客一旦失足掉進70多米深的湖中,后果不堪設想……


            2021年9月,安吉縣檢察院召開“小冰島”公共安全行政檢察公益訴訟結案聽證會

            安吉縣檢察院一方面向應急管理部門和相關鄉鎮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另一方面向縣人大作專題匯報。縣人大常委會將該案列入2021年全縣安全生產重點領域專項監督工作。隨后,行政機關成立聯合辦案組,經過專家評估后制定了封閉隔離管理的方案,對“小冰島”進行安全整治。

            “春色滿園關不住,很多游客還是慕名而來,所以我們向村鎮建議在完成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后,把這里打造成真正的景點,也能為村集體和村民增加收入。”張帆介紹說。經過充分論證,當地村鎮與大學生創業團隊合作進行公司化運作,在“小冰島”建設觀景平臺和露營地,改造湖岸舊廠房開設咖啡館、餐廳。據統計,節假日游客最多的一天僅咖啡就賣了8818杯。

            ?

            改造提升前景象?????????????????????????????????????????????改造提升后景象

            “有感于‘檢察藍’的幫助和湖深水藍的特點,我們將‘小冰島’改造提升項目命名為‘深藍計劃’,這個景點也命名為‘深藍一號’。”紅廟村的90后村干部王永告訴記者,項目實施以來,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不到30萬元增長至200萬元,實現了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轉變。“我們結合田園風光和森林草地打造的‘深藍計劃’二號、三號露營地也漸次迎客。”王永眼中充滿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吉“小冰島”由野生景點到網紅景點的蛻變中,人大代表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浙江全省共有637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入“益心為公”志愿者團隊,通過參與檢察公開聽證會、整改效果評估會等,促進生態保護的共建共治共享。

            環境保護“慢不得”,綠色發展“停不得”


            “把這‘兩座山’的道理延伸到統籌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上,還啟示我們,工業化不是到處都辦工業,應當是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開發則開發,宜保護則保護。”

            ——2006年3月2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的《之江新語》專欄發表評論《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


            如果你打算乘坐高鐵到浙江省淳安縣,會注意到終點站叫“千島湖站”而非“淳安站”。的確,現在千島湖蜚聲海內外,而其所在的淳安縣反倒少有人知。但在1950年代,淳安家給人足,是名噪一時的“甲等縣”。

            1959年,為了解決華東地區的飲水、用電等問題,國家建設了新安江水庫(即千島湖),原淳安、遂安兩座縣城和30萬畝良田淹沒水底,255家企業外遷。超八成縣域面積位于生態保護紅線內的淳安,從此告別了發展大型工業,保護好千島湖的一湖碧水,則成為使命與擔當。

            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的基層聯系點,他曾多次到該村調研指導工作。時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姜銀祥后來在《習近平在浙江》一書中回憶說:“那時候,他每次到下姜村來,都會一再囑咐教育我們,要把山林保護好、把水保護好。他多次跟我們說,山區人民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經濟發展一定要與生態保護統一起來。”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牢牢扎根于每一個淳安人的心底。2022年10月,一位“益心為公”志愿者向淳安縣檢察院反映,抖音上有一段短視頻稱千島湖內出現了“清道夫”。“清道夫”學名“豹紋脂身鲇”,是一種原產南美洲的外來入侵物種,會吞食本地魚類的魚卵,爭搶食物和生存環境,其掘洞產卵行為還會造成河堤水土流失,改變水體養分循環。

            “我們與公安局、農業農村局、鄉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多方摸排了解到,余某擅自在千島湖鎮求坑源水庫上方、威坪鎮青聯村碼頭等地建造池塘,養殖‘清道夫’并作為觀賞魚出售。其中一處水池發生坍塌,導致‘清道夫’通過溪流進入求坑源水庫。”淳安縣檢察院檢察長許哲豐告訴記者,當時他們心中就一個信念,必須要在下個汛期到來之前清理掉水庫中的“清道夫”,因為汛期時水庫的水會經溢洪道流入千島湖,可能導致“清道夫”外逸至整個千島湖水域。


            2023年10月,淳安縣檢察院與相關行政機關開展行動,依法沒收并無害化處理違法養殖的豹紋脂身鲇

            但受疫情、天氣、施工等客觀因素影響,原先商定的清庫工作一直未能順利推進。2023年4月,淳安縣檢察院向屬地鄉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書。收到檢察建議10天內,屬地政府在漁產技術人員和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指導下,在溢洪道分段設置4道定制攔網攔截,啟動啟閉機排水,再對捕獲的“清道夫”進行無害化處理。

            千島湖一碧萬頃,有賴于上下游的協同發力。淳安縣檢察院牽頭與毗鄰的浙江省建德市,以及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徽州區、休寧縣、歙縣,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等地檢察機關建立了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檢察協作機制,助力新安江—千島湖跨界水體聯保共治。

            千島湖千峰聳翠,也是守護生態安全的屏障。浙西群山與黃山山脈山水相連,從一定程度上說,淳安、桐廬、臨安、富陽等地的莽莽松林是否健康,事關黃山松的生存。作為這些縣域的上一級,杭州市檢察院部署開展了一項松材線蟲病防控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

            松材線蟲病是對我國森林危害最為嚴重的林業檢疫性病害,松樹一旦感染松材線蟲,最快40天即會死亡,3至5年便可摧毀成片松林,因此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


            2023年6月,淳安縣檢察院檢察官現場調查感染松材線蟲病疫木處置情況

            “松材線蟲肉眼看不到,它主要依賴媒介昆蟲傳播,比如松墨天牛。攜帶松材線蟲的天牛成蟲在啃食松樹皮時,線蟲幼蟲會從傷口侵入健康松樹,在樹脂道內大量繁殖。松樹感染線蟲后生長衰弱或死亡,又成為天牛的產卵之地。如此重復,導致病害擴散蔓延。”參加過此次專項行動的桐廬縣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王亮,談起來儼然專業人士,“因此治理這種病蟲害有個最佳‘窗口期’,就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在天牛羽化前伐掉染疫枯死的松樹。”


            2023年3月初,桐廬縣檢察院檢察官現場勘查染病松樹林

            負責這項工作的主要是鄉鎮政府。2023年3月,“窗口期”臨近關閉,但桐廬縣檢察院發現某鄉作為松材線蟲病疫情嚴重地區,仍有大量枯死松樹未采伐,還有很多伐倒的枯樹未及時清運,遺留在山林。

            “我們很快向鄉政府發出檢察建議。一般檢察建議的回復期是2個月,但鑒于‘窗口期’已快結束,因此我們提出了15日的回復期。但回復期屆滿后,鄉政府并未回復及整改。”王亮告訴記者,該院聯合縣林長辦實地調查取證后,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進入訴訟程序后,迎來了職能部門的重視和迅速行動。該鄉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及專業除治人員包片巡查、逐點逐片整改,并通過驗收。因訴訟請求已全部實現,桐廬縣檢察院撤回起訴。

            記者了解到,在浙江省檢察機關2024年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中,針對環境資源領域未整改案件,共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29件,以“訴”的確認體現司法價值引領。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始終強調,要充分運用刑事打擊、民事行政監督、公益訴訟等各種手段,加強與各職能部門銜接配合,持續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更好服務綠色發展。而事實上,法律監督的剛性,也是各相關部門推動工作時希望借助的“東風”。無論是“河長制”發源地浙江省長興縣的“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還是杭州市檢察院同該市林長辦、河湖長辦、田長辦建立的數字化“四長協作機制”,抑或是浙江省檢察院與該省農業農村廳等17個部門建立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都在暢通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推動執法司法銜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浙江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向本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報告生態環境、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等方面工作情況。

            造美于鄉村、造福于鄉民、造夢于鄉土


            “生態是可以富縣的,生態好不僅可以富縣,而且可以讓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

            ——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調研時指出


            “七山一水二分田”,形象地說明了浙江的地理特點,這也意味著一定要處理好發展與環境的矛盾。2003年,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后抓的第一項重點“三農”工作,就是“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下稱“千萬工程”),通過村莊整治和農村新社區建設,讓農民過上幸福生活。20多年的久久為功,讓浙江農村山青了、水綠了、人富了、村美了。“過去賣木頭、賣石頭,現在賣空氣、賣風景”,這樣的故事在浙江有很多。


            長興縣八都岕風景照

            長興縣小浦鎮八都岕(音ka,當地方言中意為兩山間的狹長地帶)位于天目山余脈與太湖流域交界處,兩山排闥,一澗中流,方巖村等5個村莊掩映在3萬余棵原生態銀杏林間,尤其是其中有3448棵百年以上古銀杏樹,造就了“十里銀杏長廊”的生態奇觀。

            當地人叫銀杏樹是“白果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銀杏樹白果的市場價達30元一斤,是當地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那時候家里的農家肥都舍不得撒到稻田里,全部用在白果樹下。白果成熟的時候,我們都是提著油燈連夜守著,掉下來就趕緊撿起來,我們的學費就靠它了。”方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建中回憶說。2000年以后,白果價格驟降至幾塊錢,果賤傷農,村民對銀杏樹的管護就不那么上心了,再加上當地發展農家樂、民宿,翻建房屋、硬化路面,房前屋后、道路兩邊的銀杏樹生存狀況堪憂。

            “2021年11月銀杏葉黃的時候,我們關注到有游客反映八都岕部分古銀杏樹落葉提前、葉量稀疏,有的還被釘釘子、懸掛網線。”長興縣檢察院檢察長屠曉景告訴記者,他們經實地調查發現,有323棵古銀杏樹下地面被水泥硬化,有523棵周邊堆放雜物、建筑壓迫,有181棵長勢衰弱。


            2023年2月1日,長興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實地查看古銀杏保護狀況

            長興縣檢察院向浙江省檢察院匯報線索后,省院決定以省、市、縣三級檢察院一體化辦案方式辦理此案,同時以開展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試點為契機,會同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業局等辦理省政協委員陳三聯提出的第408號重點提案《關于加強對古銀杏樹等古樹名木依法保護的建議》。

            在公益訴訟辦案磋商會暨重點提案推進會上,檢察機關提出專項整治、依法養護、長效保護等意見。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鄉鎮隨后開展“銀杏深呼吸”專項行動,拆除過度硬化地面,對超審批范圍建房損壞古銀杏樹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對長勢衰弱、瀕危的古樹制定“一樹一策”……

            “我們每年投入80萬元養護古銀杏樹,還組建‘杏福’守護聯盟,發揮村干部、義工的作用。比如眼前這棵老樹中長出新樹的‘懷中抱子’,被村民房屋擠壓生長空間,我們就動員村民易地搬遷。”站在這棵1500年的古銀杏樹下,許建中介紹說,通過申報“浙江省林業推進共同富裕綜合體”試點任務,開發古街、漂流、垂釣、觀光索道等旅游項目,舉辦銀杏旅游文化節,以及制藥、美容等白果深加工產業,村集體和村民收入持續增長。

            記者看到,八都岕的岕規民約這樣寫著:“銀杏古樹要愛護,前人栽樹后人富。勤打果來多施肥,毀林毀樹要判刑……”


            2023年4月,安吉縣檢察院邀請“益心為公”志愿者、專家等到現場進行勘查,并向“白茶祖”管護人了解日常保護情況。


            浙江省安吉縣檢察院森林檢察官聯合護林員,對偏遠山區生態公益林保護情況開展現場調查。

            以辦理此案為契機,浙江省檢察院、林業局在全省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辦理相關案件273件。

            2024年1月,最高檢印發《關于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服務“三農”工作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是八項辦案重點中的兩項。

            浙江省東陽市內靠近磐安縣的地方有一處古道喚作車慈嶺,傳說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年少時與家人避“靖康之難”住在磐安縣,常用推車帶母親到東陽等地游玩。一次行至此處時在一塊平坦巨巖上休息,眾人提議給此地命名,陸游恰好手扶推車,遂取名“車慈嶺”。

            “事實上,車慈嶺是東陽通往天臺、仙居等沿海地區的一條‘茶鹽古道’,古道旁建有平巖塔亭和慈嶺亭供過往行人歇息。”東陽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蔡向萍向記者介紹。走到一片古樹處,她還介紹說:“這些楓香樹有200多年了,每年秋天時紅葉特別漂亮,游客特別多。”

            然而,2024年初,東陽市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平巖塔亭和慈嶺亭的墻壁上被亂涂亂畫,周邊垃圾也無人清理。“根據《浙江省古道保護辦法》,古道保護的內容包括附屬的古亭、古橋、人文遺跡等,禁止在歷史遺跡、相關設施上刻畫、涂污以及亂扔生活垃圾等。”蔡向萍說。


            2024年11月28日,東陽市檢察院檢察官對車慈嶺古道管護整改情況進行現場回訪

            經現場勘查、走訪調查、取證固證,東陽市檢察院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屬地鎮政府磋商后,確定鎮政府牽頭對古道景點被破壞之處進行修繕、粉刷,并落實相關村的管護職責。

            炎炎夏日,記者走在車慈嶺的山林間,便覺一股爽氣拂過山崗。坐在古亭中,干凈整潔,可以“放空”,可以小憩。極目遠眺,只見山下屋舍儼然、阡陌縱橫、雞犬相聞。

            本次采訪的最后一站,記者來到了浙江省義烏市李祖村。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該村考察調研時說:“李祖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

            遠處青山隱隱,近處小院精致,全國人大代表,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豪龍帶著記者在村中穿梭:“這里是當時為了改變村民在水塘中洗衣洗菜導致水體發臭而建的生態洗衣房;那里是盤活閑置老屋吸引外地人前來創業開的進口商品館;還有匾額上題寫‘縮影’二字的牌樓,總書記當時就是站在那里給我們講話的……”

            風起于青萍之末。20年前在一個浙北山村誕生的科學論斷,今天已在新時代的中國結出累累碩果——中華大地藍天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