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風海韻間,游船劃開碧波;潔白沙灘上,游客歡笑嬉戲;網紅打卡點,“海陸空”巡航守護……連日來,在海南萬寧的石梅灣、神州半島、山欽灣等網紅景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暑期游客人山人海,盡享“陽光海島”安心之旅。
8月11日,萬寧海岸警察在石梅灣開展巡邏,守護游客平安。通訊員田和新攝
這幅動人的濱海畫卷中,一抹抹藏藍身影格外醒目——海南省公安廳反走私和海岸管理總隊的民警們,正用熱情服務的“溫度”守護沿海旅游的“熱度”。今年以來,總隊常態化推進“涉海旅游護航”專項行動,構建起“要素管控+科技防控+多元共治”的海島旅游警務體系,有力打造具有海岸警察特色的涉海旅游警務“金名片”。
機制創新:
讓旅游警務跑出“加速度”
8月12日,三亞市蜈支洲島碧波蕩漾。蜈支洲海岸派出所旅游警務室里,民警蘇云飛正通過勤務指揮室大屏幕視頻,巡查景區各景點。“情人谷有大量游客聚集,無人機組請前往查看,陸地巡邏組請前往維護秩序。”指令剛落,無人機便傳回實時現場執勤畫面,并及時反饋巡邏民警供參考。
第四支隊以打造“安全、智能景區”為目標,在蜈支洲海岸派出所建立試點,摸索出“防、控、練、宣”的島嶼型景區治安工作法,建成全省最大“五星級”駐島警務室,助力蜈支洲島獲評全省“平安景區”。此外,第四支隊針對涉旅易發問題,總結探索出“兩管兩嚴”措施,進一步帶動三亞、陵水8個景區管理效能提升。今年“五一”假期,轄區累計接待游客70.4萬人次,各項指標增長的情況下,仍確保景區平安穩定。
制度創新帶來的是服務效能的全面提升。在萬寧日月灣,總隊第三支隊的“不耽誤游客行程”工作法讓四川游客張先生點贊。他的孩子在沖浪時擦傷,民警5分鐘到場處置,20分鐘完成調解,涉事俱樂部當場賠償醫藥費。該機制運行以來,涉旅糾紛平均處置時長縮短至1.5小時。與此同時,第三支隊還針對制約旅游警務發展的8個問題,制定《規范提升旅游警務工作八項措施(試行)》,進一步規范提升瓊海、萬寧海岸轄區旅游警務工作,實現涉旅糾紛、案件快處快辦。
科技賦能:
為平安海岸裝上“最強大腦”
8月13日的海口白沙門公園,當游客們沉醉于海上夜游時,紅島海岸派出所的光電高清全景攝像頭正無聲運轉,其搭載的紅外成像系統穿透夜幕,精準捕捉到300米外驚險一幕:一艘傾斜的卡通充氣船正被暗流推向深海,船體已出現明顯漏氣。值班民警王永毅通過實時傳回的高倍變焦熱成像畫面,清晰辨認出游客揮舞雙臂的求救姿態。在多部門聯動下,從紅外預警到成功施救,僅用10分鐘。如今,這套具備夜視增強功能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已成為深夜海上救援的“電子守夜人”。
“您已進入危險水域,請立即返回!”在儋州海花島,無人機正喊話勸離趕海游客。總隊第七支隊打造的“空地一體”巡防體系,包含3臺警用無人機、1輛沙灘車和各路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以及由5輛摩托車組成的旅游警務騎巡隊。該系統運行以來,危險區域事故數實現“零發生”。
5月1日,在萬寧市燕子洞附近的海灘上,山欽灣海岸派出所輔警卓懷寧操控無人機,用機載喇叭向游客滾動播放防溺水安全提示語。12時20分,一名來自浙江杭州的游客焦急地向執勤民警求助,稱孩子在人群中走失。得知孩子基本情況后,卓懷寧一邊耐心安撫家長,一邊重新起飛無人機尋找,很快通過實時畫面找到孩子,并用無人機喊話讓孩子在原地等待。不到10分鐘,家長便找回了小孩。
溫情守護:
做游客身邊的“貼心人”
8月1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8組衛星發射升空。發射期間,文昌市東郊鎮椰林一號觀景臺作為觀星熱點,吸引了大量游客。總隊第二支隊啟用“海陸空”立體化防控舉措,采用無人機喊話、沙灘摩托車巡邏、海上救援無人艇等科技裝備,實時監測岸線觀景區周邊治安動態。同時,組織“東郊義警”協助參與治安排查、交通疏導、游客服務等工作,有力保障人流密集地帶安全有序。
近日,在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海邊,重慶游客林女士因購買海鮮干貨與商戶發生爭執。總隊第五支隊九所海岸派出所民警請來市場監管員和“九所鎮候鳥黨員調解工作室”重慶籍候鳥黨員,在椰樹下現場調解。經過1小時調解,商戶同意退貨退款。“既講法理又講風情,這才是海南特色!”林女士點贊道。據悉,第五支隊創新“1+N”旅游糾紛聯調模式,整合司法、行業協會等力量,充分帶動候鳥黨員積極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今年已化解涉旅矛盾糾紛10余起,調解成功率98.3%。
據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隊今年共檢查涉旅企業80余家、涉旅行業場所270余家、涉旅船舶330余艘,排查問題隱患130余處,現場整改120余處。共救助遇險船舶22艘、落水群眾11人,幫游客找回丟失兒童34名、財物225件,調解糾紛122起,用“警務+服務”,全力護航游客“安心玩”。(麥文耀 代龍超 田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