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福建省霞浦縣人民法院的大門,立案訴服中心的人聲律動最先入耳。每當訴服人員遇到疑難,一聲穿透喧嚷的“庭長”,總能迅速喚來一個纖瘦有力的身影——“來了!”她就是霞浦法院立案庭庭長林如婷。
作為法院的“第一窗口”,立案庭肩負訴訟服務、簡案快審、信訪接待等重任。2020年林如婷調任立案庭庭長,常自嘲是“雜家辦雜事”。
雜,卻未亂其心;多,更顯其能。在她的帶領下,立案庭捷報頻傳:榮獲“黨的二十大寧德市及全市法院信訪安全保障工作成績突出集體”“2023年度霞浦縣信訪工作先進集體”。林如婷個人也獲得“全市法院黨的二十大期間信訪安全保障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榮譽的背后,是一位法官如何在“雜事”中淬煉為民初心,在法理情之間架設溫情橋梁的故事。
焐熱心頭堅冰,追求案結事了
又是一年海參豐收季。望著忙碌的景象,林如婷想起了一位特殊的“老相識”——養殖戶蘇某。一個問候電話撥過去,對方立刻認出了這位曾經冒著大雨上門的法官。
時光回溯至2015年。蘇某花費4萬元網購海參飼料粉碎機,安裝使用后發現該機器老舊、噪聲巨大且無合格證。他遂以產品責任糾紛訴至法院,卻因證據不足而敗訴。無法接受敗訴結果的他自此踏上信訪路。2022年5月,這件案子交還屬地化解。林如婷沒有坐堂問案,而是選擇主動上門。
前期調研讓林如婷洞悉了蘇某的窘境——深陷訴訟泥潭,無心經營,加上家庭失和,生活越發困頓。
林如婷深入漁船碼頭對漁民開展普法
“老蘇,今天我們不談法條,就看看你這一池子的海參。你這樣耗著,值得嗎?”一句直抵心靈的叩問,讓蘇某眼眶泛紅:“林庭長,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錢花了,官司輸了,在家人面前抬不起頭啊……”林如婷的設身處地,點醒了蘇某。
案情明了,心結已打開,但損失如何彌補?林如婷連夜整理材料,精準對接“信訪﹢保險”救助機制,為蘇某申請到了救助金。款項到賬日,蘇某如釋重負:“您這是把壓在我心頭多年的石頭搬走了啊!”如今,蘇某的海參生意重煥生機,家庭亦重歸和睦。
“信訪工作是接觸當事人最深的工作。”這份責任,驅使林如婷不敢有絲毫懈怠。面對風險隱患大的陳年積案,她帶領團隊深入研判,上門了解信訪人生活困境,成功推動了劉某某、朱某等一批“骨頭案”實質化解。她深知,敷衍推諉只會引發重復訪,唯有徹底解決問題方能案結事了。
不負司法初心,守護公平正義
在潘女士的微信收藏夾里,珍藏著一張照片:2023年5月,她和鄰居們將一面寫著“秉公辦事執法如山”的錦旗送到了林如婷手中。錦旗的背后,是一場160余戶業主對抗“天價車位”的群體維權戰。
2022年秋,霞浦縣中茵·翰林國際小區業主們涌向法院,起因是開發商以“政府限房價”為由,強制購房者支付8萬元至12萬元現金高價購買車位(遠超當時5萬元市場價),且款項不入購房合同,僅給一張《車位認購書》。
面對堆積得厚厚的訴狀,林如婷連夜組建專班,指派“金牌調解員”阮文先行庭前調解。然而,巨大的分歧讓調解遇阻遇阻。細致梳理后,她發現案件竟存在21種差異化情形。果斷決策:“啟動示范訴訟!”即在每類情形中精選一案重點審理,形成“判決模板”。
林如婷在霞浦中乘社區給基層婦聯進行維權培訓
首批21案判決支持業主訴求,開發商上訴后,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原判。二審結果一出,林如婷立即致電開發商:“判決就是標桿,剩余案件庭前調解是雙方最優解!”開發商終于松了口。
為避免節外生枝,林如婷帶領團隊開啟“白﹢黑”沖刺模式,逐一核對140余戶業主的退款金額、違約金及賬戶信息,確保零差錯。不到一周時間,所有定制調解書制作完成,為業主挽回損失逾1700萬元。
這份對公平正義的執著,同樣流淌在細微之處。討論一起民間借貸利息計算時,有老法官認為分段計息繁瑣,主張簡化處理。林如婷堅持依法按標準精確計算,并主動搜集資料制作“速算表”,確保了計算的精準與當事人的公平。
培育解紛力量,播撒法治星火
在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的網紅民宿群中,一座別致的“逅海訴非聯動工作站”靜靜地矗立著。這是林如婷用三個月時間跑遍霞浦海岸線精挑細選并親手設計的“最佳普法點”。
“三沙民宿業從‘野蠻生長’到‘有序服務’,法院功不可沒。”福建省人大代表、霞浦縣攝影協會主席鄭德雄如是說。
隨著民宿產業的火爆,糾紛也隨之增多。林如婷帶著團隊扎根于此,“每周一典”為民宿主答疑解惑。“講解‘定金與訂金的區別’那堂課,讓我們記憶猶新。”一位民宿主感慨道。
“糾紛化解、法治提升,非一人一案之功,需全社會法律素養支撐。”林如婷不僅是踐行者,更是播種者。她擅長挖掘和培育調解力量。
林如婷到霞浦縣實驗小學講授防范學生欺凌知識
昔日法院送達員黃孔躍的蛻變便是生動注腳。林如婷敏銳地察覺到他在送達中展現出的溝通天賦——曾經讓拒收文書的當事人放下戒備。
“你在人際交流方面有天賦,愿不愿意轉行做調解?”她主動引導,推薦法律讀物,帶著黃孔躍參與家事調解實踐。如今,“黃調解員”一年能化解金融借款、民間借貸糾紛三四百件,成為街坊信賴的“解憂人”。“是庭長發現了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才能。”黃孔躍感激地說道。
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黃光清對此深有感觸:“林庭長在法律尺度和法定程序給予了我們很多指導,讓我們在從事調解工作中更有了底氣。”調解員遇到難題,無論早晚,林如婷的電話總是撥得通、有問必答。
在法與情的交匯地帶,林如婷用一顆滾燙的心,焐熱了紛爭的堅冰。她是手握法槌的庭長,也是當事人心中值得信賴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