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元陽檢察:“木刻四渠”澆灌邊疆法治綠洲
            時間:2025-08-07 10:07來源:云南長安網責任編輯: 安羽

            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人民檢察院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引領監督辦案,綜合運用“三個現場”工作法,將檢察履職深度融入當地社會文化情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面”,借鑒哈尼族千年“木刻分水”治水智慧,避免機械的法律主義對優秀民族傳統的消解,防止就案辦案的形式主義與社會習慣的割裂,以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真正實現監督辦案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刻度精準 司法資源如活水“滴灌”

            借鑒“投入與分配對等”的木刻分水法則,打造“分水式”辦案機制,讓司法資源如梯田活水般精準流動。根據案件難易與影響,動態配置力量:重大疑難案件“寬槽引流”,組建專案團隊攻堅克難;民生小案“窄槽細灌”,推行簡案快辦提速增效。同時,打破部門壁壘組建“護水先鋒”融合團隊,整合刑、民、公益訴訟職能,實現“一案多查、一體聯動”,推動檢察履職從單一懲治向綜合治理深度躍遷。


            渠網互通 矛盾化解在“田埂”消融

            將哈尼先民“以木定分止爭”的智慧升華為現代檢察實踐,搭建“水源調解室”,培育“木刻調解員”。創新構建“木刻式分層調解”三級響應體系:重大信訪由領導包案+檢察官“寬槽”攻堅;鄰里小紛爭“窄槽”分流至調解員快速化解。近年來,運用此法接待群眾400余人次,辦理來信來訪137件,程序回復率、辦結答復率、群眾滿意率均達100%。同步創新“網格化”監督模式,在梯管委設點,通過定期巡訪、水質監測、糾紛預警,推動生態保護轉向“源頭預防”,發現并辦理涉梯田生態案7件。


            刻痕溯源 生態司法護梯田永續

            將“以刻定分、以水養田”的可持續理念注入公益訴訟實踐,構建“木刻式生態司法保護體系”。以“木刻凹槽”量化生態修復標準,以“溝渠網絡”貫通跨區域協作,以“溝長制”激活全民共治。聯動水利、農科、梯管委、住建等部門成立“梯田共治聯盟”,通過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追償生態修復金5萬余元。加強生態保護線索管理,聯系少數民族溝長為信息員,既發現線索又傳承智慧。建立“分水巡查”與“線索發現”雙軌機制,運用衛星遙感與實地踏查織密防護網。


            活水淬兵 鍛造“通法理懂鄉情”檢察鐵軍

            以“木刻刻度”的精準理念賦能隊伍建設,實施“梯田式”素能培育計劃。定制干警“凹槽式”成長路徑,通過輪崗實訓、雙語辦案、民俗研習多元培養復合人才??v向構建“骨干+網格助理”梯隊,開設“民族語言法治課堂”;橫向打破“四大檢察”壁壘,要求9名檢察官均參與跨領域案件。隊伍中涌現出省級業務標兵、能手及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名先進典型,黨支部獲評州級示范黨支部。


            (元陽縣人民檢察院)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