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
戰(zhàn)斗在中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zhí)勤點
海拔5231米,刻著唐古拉山的石碑格外醒目。石碑遠處,巍峨的雪山在陽光照耀下熠熠閃光,暗黃色的高原草甸上幾乎看不到人類活動的痕跡。
這里是青藏公路的最高點。1954年12月,川藏、青藏公路同時通車,“天塹變通途”的建設奇跡為西藏的建設發(fā)展帶來源源不竭的動力。
國道109線(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181公里路段,是西藏自治區(qū)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管轄區(qū)。多年來,安多交警以守好“天路”平安為職責使命,在這個中國海拔最高的交警執(zhí)勤點,站立成一道別樣的風景。
鏟除路面積雪。
“最怕的就是高反”
風大、寒冷、紫外線強、高原缺氧、舉步維艱。一下車,記者即便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仍感受到了唐古拉山環(huán)境的殘酷。
測量血氧、觀察司機和車輛狀態(tài)、檢查路面情況、開展安全提醒……西藏自治區(qū)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其美永忠告訴記者,目前青藏公路G109線格爾木至那曲段正在進行提質改造,來往的車輛少了很多,但在這個點位上,執(zhí)勤交警一刻不敢松懈。
“最怕的就是高反!”其美永忠說,青藏公路承擔著70%的進藏物資和30%的人員運輸,特別是他們管轄的109國道181公里路段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年均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嚴重缺氧會導致駕駛人失去意識、失去記憶甚至危及生命。
2023年夏天,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接到過路司機報警稱,一名司乘人員躺在國道中間,疑似嚴重缺氧。
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立即安排巡邏車輛前往查看。當民警趕到時,只見7米多寬的國道上,停著一輛寬近3米、長10余米的半掛車,司機因為嚴重缺氧躺在國道中間,已經(jīng)完全失去意識。民警立刻展開救援,一邊緊急給司機吸氧,一邊迅速將司機送往附近的衛(wèi)生院,并將停在路上的半掛車開到安全區(qū)域。經(jīng)搶救,司機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對自己如何停車、下車等行為完全失去記憶,還以為躺在自己家的床上。
這次救援讓其美永忠和參與的民警們心有余悸。
“最怕司機在車里睡覺!”為了降低因嚴重高反導致的交通事故和司乘人員生命財產(chǎn)安全問題,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加大日常巡邏力度。
其美永忠告訴記者:“遇到停靠位置異常的車輛,巡邏交警會敲窗、敲門,必須得到司乘人員回應,確保他們意識清醒,身體沒有不舒服,交警才會離開。這樣的巡查會一直持續(xù)到凌晨三四點。”
此外,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將工作前置,為過路的司乘人員測量血氧,對血氧低于一定數(shù)值的司乘人員強制休息和吸氧,同時安排高壓氧艙車進行流動巡邏,有效降低了因嚴重高反導致的各類問題。
救助高反群眾。
讓“傷心路”變成“平安路”
“這段是我們的‘傷心路’!”從“天下第一道班”辦公點到唐古拉山埡口,其美永忠指著這段上山路告訴記者。
2019年2月,唐古拉山突降暴雪,積雪厚度超過1.5米,導致最多時600多輛車滯留,1300多人被困。安多縣交警大隊全員出動,救援保障車輛進不來,他們就一鍬一鍬地鏟雪,再人工背來沙石鋪到路上。為了保障司機能吃上東西,他們就自己餓著,把僅有的物資優(yōu)先提供給堵在路上的司乘人員。在連續(xù)奮戰(zhàn)51天后,路終于通了。
這段經(jīng)歷對當時參與的民警來說不堪回首,而這段路也就成為安多交警心中的“傷心路”。
這里年均氣溫零下1攝氏度,年均7級以上大風天數(shù)200余天,冰雹、降雪、大風天氣四季可見。環(huán)境惡劣是客觀事實,但堵車的教訓不能忘。
如何讓“傷心路”變成“平安路”?
202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下,109國道181公里路段上設立了5個安多縣應急物資供應銷售點,用于應對惡劣天氣發(fā)生堵車時,應急救援和物資保供。一間簡易的藍色板房,使用面積不過幾平方米,但里面礦泉水、方便面、餅干、便攜式氧氣瓶、防滑鎖鏈、應急藥品整齊有序地擺放著。
其美永忠介紹,這附近基本都是無人區(qū),物資供應非常困難,這5個供應銷售點就設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交通堵點附近。平時路過的司機可以自行進行購買物資,而惡劣天氣和嚴重堵車時,里面的物資也能夠作為應急救援的保障。
今年端午假期最后一天,因突降大雪導致路面結冰,加上端午假期結束返回拉薩的車輛增多,該路段再次發(fā)生堵車,最多時100多輛車滯留,但沒有出現(xiàn)基本物資保障供給不上的問題。
守護“天路”平安的安多交警。
“苦出尊嚴和榮譽”
“大家好,我們是安多縣交警大隊巡邏民警,現(xiàn)在我處的位置是安多往唐古拉方向,109國道正在改擴建施工,因轄區(qū)內正在降雪,請過往司乘人員合理安排出行,減速慢行……”
安多縣公安局副局長李凱告訴記者,2019年起,安多交警開始通過社交媒體播報路況。目前,安多交警的“兩公布一提醒”(即公布路況、公布天氣、公布安全提醒)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
“唐古拉山天氣多變,當短視頻平臺火起來以后,我們就想著能不能通過社交媒體把路況信息及時告知來往的司乘人員。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做了幾期,網(wǎng)友反映很好,就一直堅持到了現(xiàn)在。這兩年,我們又開始對路況進行直播,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播,司乘人員隨時都可以看到路面最新情況。”李凱說。
“在這執(zhí)勤苦嗎?”記者的這一提問,讓民警們打開了話匣子——
“這個執(zhí)勤點今年5月才剛剛通電,之前只能依靠太陽能充電板,沒電是常態(tài)。”
“堵車的時候常常吃不上飯,能吃上泡面都是奢侈,開水也沒有,有時餓得低血糖。”
“這里有40公里都是無人區(qū),海拔高,即便長期生活在這里,因為高原缺氧導致的心臟有問題,腦供血不足等疾病也不可避免。”
有人說,在西藏,躺著都是奉獻,但安多交警卻始終將奮斗刻在他們的基因里。對于駐守在這里的民警而言,環(huán)境惡劣、條件艱苦是客觀事實,但卻不是躺平和碌碌無為的借口。
做視頻、開直播、建立應急物資裝備室、測量血氧飽和度,加大巡邏頻次和密度……其美永忠告訴記者:“我們的每個民警都會開鏟車、開挖掘機,我們的警車里隨時備著便攜式氧氣、鏟子、防滑鏈、牽引繩。我們既然守這條路,就要想盡辦法把路守好,苦就要苦出尊嚴和榮譽。”
近年來,安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