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把臉稍微往左轉一點,對,保持這個姿勢……”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公安局石洞派出所黨員民警張玉春帶著戶籍民警正蹲在78歲的李奶奶家中,正用移動設備為她拍攝身份證照片。此前,張玉春在轄區水電局家屬院走訪時發現,獨居的李奶奶因腿腳不便導致二代身份證過期未更換,合作醫療報銷受阻。了解情況后,她第二天便協調戶籍民警上門服務。
看到新拍攝的照片,李奶奶拉著張玉春的手說:“小張啊,我這年紀大了,下趟樓都費勁,這次真是麻煩你們了。”“李奶奶您別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張玉春邊收拾設備邊叮囑,“下周我讓戶籍室的小魏把新證件送來,您安心在家等著。”
通過日常走訪,派出所民警及時解決了李奶奶的難題。截止目前,石洞派出所已建立包含63名特殊群體的服務臺賬,由黨員民警帶頭開展“四個一”服務:每周一次電話問候、每月一次上門走訪、每季度一次政策宣講、每年一次節日慰問。僅今年二季度就上門辦理業務27件,群眾滿意度達100%。
清晨7點,石洞派出所教導員蔡繼榮就已開始例行巡查。這個成立于1962年的老派出所,猶如戍邊的白楊,默默守護著皋蘭縣中心區403平方公里的安寧。民輔警們日復一日開展接處警、巡邏防控和服務群眾工作,用最樸實的行動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
“大家都冷靜,有話好好說!”社區民警俞碩源提高嗓門調解糾紛。正是這種看似粗獷卻有效的方式,將多起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入夏后的一場大雨中,俞碩源踩著泥濘田埂趕到現場時,村民小魏正舉起鋤頭要砍倒鄰居新栽的樹苗。“俞哥,你評評理!這樹長大不得長到我家地里嘛!”小魏情緒激動。此時,樹主張姐的兒子誤以為母親受欺負,正要動手,俞碩源一個箭步擋在中間:“張姐,您種樹前向村委會報備了嗎?”在得到否定答復后,他立即聯系村支書和鎮綜治辦,將三方請到派出所調解室。調解會上,調解員既講人情又解釋法理,引用《土地管理法》和《民法典》相鄰權條款,在近兩個小時的調解后,最終促成鄰里雙方達成協議:移栽樹木并共同修建排水溝。
“要不是俞警官攔住,我差點釀成大錯。”張姐的兒子事后羞愧地說。正是通過化解這些看似瑣碎的鄰里糾紛,民輔警們織就了轄區平安網。
新警小王難忘第一次處警時的慌亂。調解糾紛時,他被情緒激動的當事人推得連連后退。師傅魏環儀立即上前,用標準警戒站位護住徒弟,低聲指導:“記住,先傾聽群眾訴求,但必須保持安全距離。”當晚的復盤會上,魏環儀傳授心得:“群眾發火我降溫,群眾抱怨我傾聽,群眾困難我幫忙。”三個月后,當小王成功化解一起積怨多年的宅基地糾紛時,當事人握著他的手說:“王警官,你辦事和你師傅一樣靠譜!”派出所夜晚常亮的燈光,見證著民輔警們的堅守。“看到轄區平安,再累也值。”小王說。
“我們的隊伍要像石榴籽一樣團結。”所長李克強說道。通過落實政治建警、績效考核、執法監督等舉措,派出所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從零基礎培訓到心理疏導,從健康體檢到困難幫扶,暖警愛警措施直抵人心。
六十三載春秋更迭,不變的是初心。石洞派出所將持續深化“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排小患、破小案”新五小工程,著力培養“四懂五會”型民輔警(懂法律法規、懂業務知識、懂信息應用、懂群眾心理;會排查化解、會執法辦案、會管理服務、會宣傳發動、會借力發力),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民心,在平凡崗位上書寫平安故事,努力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