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以法治護航綠色發展之路
            時間:2025-08-25 16:54來源:內蒙古檢察責任編輯: 陳言

            8月20日下午,“法治中國行·高質效辦案在基層”采訪團記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深入探訪檢察機關以法治利劍守護北疆生態安全的創新實踐。

            圖片

            圖片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林地面積居全國第一,草原和耕地面積居全國第二,生態地位極端重要,但整體生態環境相對脆弱。近年來,內蒙古檢察機關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堅持“四大檢察互動、三大協作并行”,以最嚴格、最嚴密的司法保護,守護這片遼闊疆域的綠水青山。

            據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趙國華介紹,內蒙古檢察機關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筑牢生態防線:開展“生態檢察三大協作統一行動”,推進“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等專項監督,累計治理河道1600余公里,清理固體廢物近300萬噸;“林長+檢察長”“河湖長+檢察長”機制全面深化,建成37個生態修復基地,植樹造林3.3萬畝;全力攻堅荒漠化防治,打響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構建跨區域生態治理新格局。

            圖片

            公益訴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96.85%的問題在審前階段得到高效解決,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一批高質效案件脫穎而出,1個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72個案件獲評國家級典型案例。開展的公益訴訟專項行動連續三年獲得全區十大法治事件,更寫入《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條例》等地方法規。

            近年來,自治區檢察院帶頭督辦林草、交通等重點領域案件,三級檢察機關聯動攻堅;與生態環境、水利等10余部門深化協作,招募2776名“益心為公”志愿者推動社會共治,讓北疆大地天更藍、水更清、草原更蔥郁。

            生態環境的向好、向善離不開與各部門的緊密協作。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督察局副局長馬志明是檢察院的老朋友,他說,生態環境部門與檢察機關早已建立了協作機制,形成了有效合力。生態環境部門第一時間將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流域問題整改中掌握的問題線索,移送給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依托熟悉技術規范和標準,為檢察機關提供專業技術支撐。檢察機關也會將公益訴訟的線索推送給生態環境部門,以訴的確認賦予生態保護剛性約束。

            水利部也是檢察協作的重要伙伴。自治區水利廳河湖處處長萬崢回顧,早在2019年,水利部門與檢察機關就開始深度合作。當時侵占河道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行洪安全。在最困難的時候,是檢察機關伸出援手,通過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以法律的剛性解決河湖保護難題,令人驚喜的是,2024年,斷流了20多年的西遼河干流全線過流。在不斷的合作中,“河湖長+檢察長”的聯動機制應運而生。聯合培訓、聯合宣傳、信息共享等成為常態,共同守護著內蒙古的江河安瀾。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資源處處長王昭才是內蒙古東部人,他親歷了呼和浩特從“漫天黃沙”到“碧野連天”的轉變。他感慨地說:“森林面積的逐年增加,背后離不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履職與參與。”作為林業專家,王昭才先后多次走進檢察院,尤其是今年以來,他參與到“地鐵協作”中,為毀林毀草違法案件高效辦理提供了智力支持。

            多方協同,法治護航。內蒙古檢察機關正在以法治力量守護這片綠色家園,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注入檢察智慧和力量。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www.maihahac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