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尉氏縣綜治中心大廳,左側的“12309檢察服務中心”窗口格外醒目,窗口接待牌上公示著尉氏縣人民檢察院駐點干警的聯系方式和服務承諾:“當日受理、三日分流、七日反饋”。
“我們由干警常駐,確保群眾來了能找到人、說得上話。”近日,尉氏縣檢察院駐點負責人高丙申介紹說。記者注意到,高丙申辦公桌上,放著一本《農業農村法律法規全書》,里面匯編了涉農相關法律法規及法律解釋等條文。他笑著說:“涉農的問題多,這本書就是駐點干警為群眾現場答疑的‘字典’?!?/p>
“群眾來反映問題,往往帶著情緒,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傾聽和記錄,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高丙申翻開臺賬,上面記錄著今年4月居民李某與鄰居因排水問題引發的輕傷害案件。通過臺賬跟蹤,駐點干警協調城建、水利部門聯合勘查現場,制定排水改造方案,徹底解決了雨季積水問題,化解了這起鄰里矛盾。
圖為河南省尉氏縣人民檢察院駐點檢察干警走訪群眾,發放公益訴訟宣傳手冊。
據介紹,尉氏縣檢察院黨組將綜治中心窗口建設列為“民心工程”,專門選派政治素質高、群眾工作能力強的干警組成專班,制定“三個一”工作機制:一套標準化接訪流程,從登記受理到分流反饋形成閉環;一本矛盾化解臺賬,詳細記錄受理時間、涉及部門、進展情況,實行銷號管理;一次定期業務培訓,每月組織駐點干警學習最新法律法規和信訪工作條例,提升矛盾預判和調解能力。
尉氏縣檢察院以“專職常駐”模式,將法律監督受理、法律咨詢、矛盾糾紛化解等職能嵌入縣綜治中心,在縣委政法委統一組織下,共同搭建起群眾訴求“一站式”化解平臺。對群眾反映的涉法涉訴問題,駐點干警當場答疑解惑;符合受理條件的,通過內部流轉系統快速移送業務部門辦理;對不屬于檢察職能范疇的訴求,主動與住建、城管、人社等部門對接,實現“群眾少跑腿、問題早解決”。
王某因交通事故致殘,陷入困境,6月2日,尉氏縣檢察院在縣綜治中心舉行公開聽證會。在檢察干警展示材料、解讀法律政策后,犯罪嫌疑人表示愿意積極賠償,并與王某達成賠償協議,取得王某諒解。今年以來,尉氏縣檢察院在縣綜治中心開展16場公開聽證,邀請58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聽證員參與,讓聽證成為查明事實、化解糾紛的有效途徑。
尉氏縣檢察院依托縣綜治中心平臺體系,利用在鄉鎮設立的“三結合”(鄉鎮要從實際出發,把改進作風和增強黨性結合起來,把為群眾辦實事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結合起來,把抓發展和抓黨建結合起來)基層法律監督聯系點,聘請“一賢三老”人員,即鄉賢、老教師、老戰士、老干部為信息聯絡員,構建“聯絡員收集線索—綜治中心分流—檢察機關介入監督—多部門協同化解”的閉環機制。6月3日,信息聯絡員史富寬接到村民反映,張家兩兄弟因繼承糾紛發生肢體沖突。他憑借“人熟地熟”優勢,第一時間聯合駐點檢察干警、派出所民警、司法所人民調解員上門調解,通過講解民法典繼承編規定,分析親情利害關系,3小時內促成遺產分割協議簽訂,兄弟倆握手言和。
基層法律監督聯系點就像扎根村里的毛細血管,讓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鄉,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當地,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現在有孩子輪流管俺的生活,心里踏實多了?!?2歲的李奶奶因子女贍養民事糾紛陷入生活困境,她向尉氏縣綜治中心求助后,縣綜治中心指派縣檢察院駐點干警了解相關情況。駐點干警向分管領導匯報后,縣檢察院通過縣綜治中心聯調平臺聯合縣法院、縣婦聯組成調解小組,多次上門對其子女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普法教育,最終促使子女簽訂贍養協議。
今年以來,尉氏縣檢察院設在縣綜治中心的窗口累計接待群眾咨詢500余人次,受理各類訴求53件,其中8件當場釋法說理并調解成功。
檢察機關與綜治中心的深度融合,將“融治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治理效能,真正實現了資源整合、力量聚合,為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紛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