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辦事最怕‘多頭跑’,現在進這一扇門,住建、人社、司法的人都能找到,真是省了不少時間。”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福建省永安市綜治中心“一站式服務”的核心優勢。
在這里,19個部門打破壁壘“合體辦公”,46名法治幫幫團專家組成“移動調解室”,數智化平臺織就“平安防護網”,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核拆解成“一站式服務”“雙軌解紛”“數智賦能”的可觸可感實踐,讓百姓的急難愁盼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答案。
一站式陣地:進一扇門可解百家愁
永安市綜治中心的一樓大廳,科學劃分為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普法區,4大功能板塊的空間布局一目了然——7個服務窗口一字排開,11間功能室更是各有專攻:法律咨詢窗口前,律師正耐心解答房產繼承疑問;勞動糾紛調解室里,人社局干部正拿著工資條與企業代表溝通;維權救助室中,婚戀調解專家拉著家常化解家庭矛盾……
永安市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
“這里不僅是政法各部門、人社、信訪、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心等部門的常駐陣地,還匯聚了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輪駐值守,以‘清單’明確職責邊界。”永安市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從家長里短的鄰里糾紛到復雜的勞資爭議,群眾的訴求在這里能得到“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原本以為勞資糾紛要拖很長時間,沒想到在綜治中心一周就解決了,真是太方便了!”手持調解書的楊先生笑容滿面地走出調解室。
調解員在調解室化解一起欠薪糾紛
6月16日,永安市人社局勞動爭議常駐工作人員受理楊先生的勞資糾紛后,第一時間完成審批并立案。經過高效協調,6月23日便擬定出雙方認可的調解方案。最終,雙方握手言和,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雙軌解紛制:線上線下訴求不落空
“手指一點,問題就有人管!”在工地打工的李先生沒想到,自己通過“明心通”平臺反映的欠薪問題,3天內就有了結果。這背后,是永安市綜治中心構建的“線上智能流轉+線下專家攻堅”雙軌解紛機制在高效運轉。
線上,12345政務服務熱線與“明心通”平臺形成“快速響應網”。市民老王在12345熱線反映鄰居在頂樓天臺養雞擾民,該糾紛投訴流轉至燕西街道后,24小時內得到解決;燕北街道紅山社區劉大姐在線上反映的挖掘樓棟之間小道,影響鄰里的糾紛,流轉至城管部門,調解全程可追溯。
調解員在綜合調解室里調解物業糾紛
線下,46名專家組成的“法治幫幫團”堪稱“解憂天團”。他們既是能聽懂7種方言的鄉土調解員,也是帶著民法典走村入戶的律師,更是持證的心理咨詢師。他們創新“坐堂問診”“點單上門”“組團下沉”模式,零距離、面對面服務群眾。
不久前,某小區因物業收費問題引發業主集體投訴,永安市綜治中心指派擅長調解此類糾紛的“幫幫團”法律調解專家陳艷和行業調解專家李小寅靠前調解,居中估算服務成本及釋法析理,最終促成業主與物業達成共識。
永安市大湖鎮沖三村民蘇某到綜治中心送錦旗
從“坐等上門”到“主動對接”,從“紙質流轉”到“數據跑路”,雙軌機制讓群眾的每一份訴求都能“有人辦、依法辦、及時辦”。
數智化賦能:一張網兜起萬家平安
“多虧了系統預警,不然矛盾可能就激化了。”說起永安市綜治中心的智慧平臺,燕北街道網格員小林豎起了大拇指。
6月底,她通過“明心通”社會治理平臺“巡群預警”模塊上報了某社區兩戶居民因違建起爭執,中心指揮調度室立即聯動派出所民警、城管隊員進行現場調解,避免了矛盾升級。
永安市燕南街道網格員通過“明心通”平臺上傳信息
這一高效處置的背后,是永安市綜治中心打造的“數智化大腦”在發力——融合綜治視聯網、“明心通”平臺及智慧系統,匯聚了轄區人、地、事、物、情、組織等“六要素”數據,網格員日常摸排、鄉鎮(街道)上報、群眾來訪的信息全量入庫。通過動態監測與智能分析,系統能自動識別高頻糾紛領域、重點關注人群,為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從“事后處置”到“事前預防”,數智化讓綜合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織就了一張覆蓋全市的平安守護網。
工作人員在指揮調度室里觀看智能平臺運行情況
如今,走進永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總能看到細心引導、定分止爭的畫面。這里有“一站式”的便利、“雙軌制”的高效、“數智化”的精準,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種子播撒在燕城大地,讓“平安永安”從標語變成了百姓觸手可及的日常。(彭冬晴 賴偉 王華英)